当技能教育遇上大湾区机遇

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,广州聚集了众多职业院校。而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的特别之处在于,它把课堂直接搬进了产业园区。去年刚落成的智能制造实训基地,配备了与企业同步的工业机器人工作站,学生每周有三天时间在这里跟着工程师调试设备。

学校招生办主任提到一个有趣现象:每年新生报到时,总能看到家长带着孩子在实训楼前拍照。这些价值千万的实训设备,确实比传统教室更有说服力。

专业设置比天气预报还灵活

打开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的招生简章,会发现不少"限量版"专业。比如今年新开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,课程大纲直接由广汽研究院参与制定。更绝的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,他们的毕业设计展直接办在了琶洲会展中心。

教务处处长透露,每年有20%的课程会根据企业反馈调整。去年物流管理专业就新增了"直播电商仓储管理"模块,因为合作企业突然接到多个直播基地的订单。

这里的老师可能是你未来主管

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的建筑工程系,你会遇到这样的场景:正在讲解BIM技术的教师,另一个身份是某建筑集团的项目总监。学校现有的双师型教师中,有三分之一仍在企业担任技术职务。

这种模式带来的直接好处是,学生大二就能接触到真实的项目案例。去年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,就全程参与了某连锁茶饮品牌的门店升级项目。

食堂窗口藏着就业信息

走在校园里会发现,第二食堂三楼整整一层都是校企合作展示区。这里不仅有合作企业的产品展示,还实时滚动着岗位需求信息。有学生开玩笑说:"吃饭时多看几眼电子屏,工作可能就有着落了。"

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分享了个真实案例:某次企业宣讲会安排在烹饪实训室,学生在制作广式点心的过程中,就完成了面试环节。

毕业证附带技能证书已成标配

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,学生毕业时平均持有2.3本职业资格证书。这得益于学校推行的"课证融通"模式,比如新能源汽车检测专业的学生,完成规定课程就能直接考取低压电工操作证。

最近三年的数据显示,持有双重证书的毕业生,转正薪资普遍比同行高出15%-20%。某知名家电企业的HR坦言,他们看重的正是这种"上岗就能干活"的特质。

在广州,这所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如何培养实用型人才?  第1张

校友群就是行业通讯录

翻开学校20周年纪念册,会发现校友遍布珠三角制造业的各个领域。从模具车间的技术主管到跨境电商公司的运营总监,形成了独特的行业生态圈。

让在校生津津乐道的是,每年双十一期间,总能看到毕业的师兄师姐回校"借兵"。去年某物流公司的"双十一突击队"中,三分之一成员都是大二的在校生。

这所扎根广州的职业技术大学,正在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诠释着职业教育的可能性。当其他学校还在讨论理论课时长时,他们的学生已经带着真实项目经验走向职场。或许这就是大湾区产业升级背景下,职业技术教育该有的模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