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三点的写字楼藏着什么秘密?

你或许在社交媒体上刷到过凌晨排队买奶茶的00后,但很少人注意到,趣夜传媒团队的工作日作息表是这样的:下午4点上班,凌晨2点收工。这个专门研究深夜流量的团队发现,晚上10点后的短视频互动率比白天高出37%,深夜直播间里的下单转化率更是白天的2倍。

夜猫子经济背后的操盘手

当多数人准备睡觉时,趣夜传媒的编导正在调试环形补光灯。他们给某美妆品牌策划的「深夜护肤实验室」专题,通过还原加班族卸妆场景,带动夜间护肤品销量暴涨160%。运营总监阿Ken透露秘诀:「我们要求主播必须穿着居家服出镜,背景音里偶尔传来几声猫叫,这种真实感才是留人关键。」

把熬夜变成生产力

翻开他们的项目案例库,能看到很多反常识的操作:给餐饮品牌策划「深夜泡面测评」时,专门选用超市最常见的10元价位产品;帮健身App做的午夜直播课,教练会特意展示没整理的瑜伽垫和喝剩的半瓶矿泉水。「现在年轻人早就不信完美人设了,有点小瑕疵才让人觉得真实。」内容总监Vivi边说边展示后台数据——这些「不完美」企划的完播率比常规内容高出45%。

深夜流量的AB面

趣夜传媒的办公室,你会看到两个截然不同的场景组:A组正在剪辑某火锅品牌的「解压吃播」,画面里是咕嘟冒泡的麻辣锅底;B组却在筹备心理咨询机构的「失眠陪伴计划」,主播需要接受专业心理培训。这种看似矛盾的业务布局,恰好印证了他们的核心理念:夜晚既是消费场域,也是情感需求集中爆发的特殊场景。

00后策划人的深夜观察日记

刚入职半年的97年策划菜菜,随身带着本黑色笔记本。里面记满了深夜直播间的高频关键词:凌晨1点「考研党」弹幕激增,2点「失恋」「房贷」成为热词,3点开始出现大量「睡不着求聊天」的请求。这些即时洞察很快转化成了某情感咨询品牌的定制内容,单场直播收到超过2000条私信咨询。

当传统行业遇上夜经济

最近趣夜传媒接了单特别案子:帮老字号茶庄开发夜间消费场景。他们没走常规的「围炉煮茶」路线,反而策划了「三点钟茶话会」——用冷泡茶搭配职场话题,邀请不同行业的夜班从业者连麦。首场直播就吸引3万+深夜失眠的银行柜员、急诊科护士参与互动,让百年茶庄突然在年轻群体里翻红。

趣夜传媒:把夜晚变成流量池的年轻人都在干啥?  第1张

你可能不知道的行业暗号

在这个特殊领域,从业者都懂些「行话」:他们把晚上11点到凌晨3点称作「黄金四小时」,把突发流量叫做「捡夜漏」,连会议室白板上都画着「月亮曲线图」。但问起核心竞争力,创始人老赵只说了句大实话:「我们不过比甲方更懂熬夜的年轻人真正需要什么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