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“春晚药”遇上短视频 流量直接干到天花板

今年春节最魔幻的事,莫过于某博主在直播间吞下一颗号称能“看春晚不犯困”的“春晚药”。结果这哥们在镜头前手舞足蹈四小时,直播间观看人数从3万飙到270万。第二天全网冒出2.6万个相关短视频,光#吃了春晚药后有多疯狂播放#这个话题就挤爆了三个服务器。

这事最邪门的是根本不存在什么“春晚药”——后来被扒出就是颗普通维生素片。但架不住网友爱看这种“发疯式直播”啊!有人统计过,当晚每分钟直播间能刷出5000条“再来一颗”的弹幕,连带着某宝上印着“春晚同款”的药瓶挂饰都卖断货了。

算法比观众更懂什么是疯狂

仔细看那些破千万播放的视频,基本都踩着三大爆点:主播突然开始倒立解说节目用方言翻唱春晚金曲现场连线明星翻车。有个东北老铁更绝,直接把饺子馅抹脸上COS贾玲,这段15秒视频愣是被平台推了1.2亿次。

吃了“春晚药”后有多疯狂?这波播放量彻底炸了  第1张

某平台运营私下透露,他们给这类内容专门开了流量绿色通道。只要检测到“春晚药”“疯狂播放”这些关键词,系统自动给视频加权。难怪连央视官微都下场玩梗,整了个“特效药”片头动画,播放量比正经节目预告还高30%。

全民二创把春节玩成狂欢节

现在打开任意社交平台,都能看到各种“春晚药”后遗症:大学生宿舍组团翻拍《难忘今宵》蹦迪版,广场舞阿姨们戴着发光药瓶头饰,连宠物博主都给狗子P上“已嗑药”表情包。最离谱的是某高校元旦晚会,真弄了个巨型药丸道具从天而降,台下学生集体举手假装抢药。

这股风潮甚至改变了春节经济。某数据公司显示,除夕至初五期间搞笑类直播打赏同比暴涨470%,而传统拜年短视频的互动量反而下降18%。有商家连夜推出“疯狂药丸套餐”,内含彩带喷罐+变声话筒+夜光药瓶三件套,上线三天成交额破百万。

疯狂背后藏着流量密码

为什么大家愿意为这种无厘头狂欢买单?心理学教授指出,疫情后人们太需要情绪释放出口。就像二十年前春晚会特意安排冯巩装疯卖傻,现在不过是把搞笑阵地转移到手机屏幕上。那些点赞破百万的“吃药”视频,本质上和过去庙会踩高跷社火游行没啥区别。

不过也有清醒的网友开始反思:当“春晚药”成为流量春药,会不会催生更多博眼球的危险行为?已经有主播在直播中假装药物过量被送医,结果第二天笑嘻嘻发视频说“都是节目效果”。这种狼来了的把戏,迟早会把观众的信任消耗殆尽。

说到底,这场全民狂欢就像春节放的烟花,炸的时候绚烂夺目,但终究会归于平静。明年这时候要是再冒出个“元宵药”,估计大家也就是笑笑划走——毕竟互联网的记忆,有时候比金鱼还短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