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0元先用”背后,隐藏的账单陷阱

最近央视曝光先享后付套路多的新闻,让不少消费者直呼“中招”。这种号称“0元下单先用后付”的服务,表面上降低了购物门槛,实际上却暗藏猫腻。比如某平台上标价99元的商品,选择先享后付后,首月看似只需支付1元,但后续11个月每月自动扣费29元,总成本直接飙到320元,比原价翻了3倍多!

央视曝光先享后付套路多:这些“坑”你踩过吗?  第1张

更离谱的是,部分平台甚至把“自动续费”按钮藏在犄角旮旯。消费者张女士就吐槽:“说是免费体验3天,结果第4天直接扣了全年会员费,连短信提醒都没有。”这种操作手法,简直把用户当成了待宰的羔羊。

行业乱象:从电商到生活服务全覆盖

先享后付的套路早已渗透到各个领域:

  • 电商平台:用“首单1元”吸引用户,却默认勾选全年合约
  • 外卖软件:宣称“免配送费开通会员”,结果附加高额服务费
  • 健身行业:9.9元体验周卡,后续自动升级千元年卡

某投诉平台数据显示,2023年涉及先享后付的投诉量同比激增178%,其中自动续费纠纷占比超6成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部分平台还会将用户信息打包卖给第三方催收公司,形成灰色产业链。

为什么总有人掉进“温柔陷阱”?

这些套路能屡屡得手,靠的就是精准拿捏人性弱点:

“损失厌恶”心理:先用低价锁定用户,等形成使用习惯后开始收割
“沉没成本”陷阱:中途想退出?之前花的钱就全打水漂了
“认知偏差”设计:把复杂的分期方案包装成“简单实惠”的选择

某大学生就因为19.9元的“特价课程包”,最终背上5000多元的网贷债务。这种层层递进的套路设计,连法律专家都感叹“堪比心理学教科书”。

教你三招破解“套路局”

面对这些防不胜防的陷阱,记住这三条保命法则:

  • 关闭自动扣款权限:在支付平台设置中关闭“免密支付”
  • 截图保存证据链:下单时完整保留活动规则页面
  • 定期查账单明细:重点关注1元、9.9元等小额扣款

如果已经中招,别慌!立即联系平台客服要求退款,同时向12315平台投诉。去年就有消费者通过集体维权,成功追回某视频平台擅自扣取的百万会员费。

参考文献

1. 央视财经《每周质量报告》2023年12期
2. 中国消费者协会《2023上半年投诉统计分析报告》
3.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《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