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起叙利亚局势,吃瓜群众们总有种追剧既视感——剧情永远在爆炸、反转、停火、再开战之间循环。这个中东国家用十二年时间把自己活成了国际政治“实验室”,各方势力在这片土地上较劲的程度,比娱乐圈顶流争夺C位还要激烈。

叙利亚局势:大国博弈下的中东火药桶如何降温  第1张

国际角力:俄罗斯硬核支持 vs 美国战略摇摆

俄军在叙利亚的操作堪称“教科书级”战略布局,战略轰炸机空袭ISIS的硬核操作,直接把地中海沿岸变成了自家军事展示厅。相比之下,美国在叙利亚问题上宛如纠结症患者——既想推翻阿萨德政权,又怕极端势力坐大,议会否决出兵提案后只能改玩“代理人战争”。

土耳其的戏份也不遑多让,打着反恐旗号追打库尔德武装的样子,像极了趁机抢地盘的玩家。中东风云榜这出大戏里,每个国家都在自己的剧本里演主角。

人道灾难:每3个叙利亚人就有1个在逃亡

联合国难民署的统计数字看得人揪心——200万难民背后是无数破碎的家庭。这相当于整个厦门市的人口被迫流浪他乡,阿勒颇的废墟里可能还埋着没写完的作业本。国际援助车队经常被战火截胡,叙利亚小朋友举着“我们要读书”的纸牌照片,成了这个时代最扎心的表情包。

战场迷雾:政府军逆袭与极端势力回潮

阿萨德政权最近突然开启“逆风翻盘”模式,靠着俄罗斯的军火加持把反对派逼到墙角。但别以为这就是大结局,ISIS残部时不时搞个汽车炸弹袭击,分分钟上演“丧尸复活”戏码。美军无人机虽然号称定点清除,可误伤平民的新闻总让反战组织血压飙升。

和平曙光:日内瓦和谈桌上的罗生门

日内瓦会议桌都快被各方代表拍出坑了,政府军和反对派互怼的场面比《奇葩说》还刺激。反对派要求阿萨德必须下台的架势,像极了饭圈撕逼时的“XX不糊,我们不散”。中国提出的“主权优先”方案倒是收获不少点赞,但想让美俄在这事上达成共识,难度堪比让流量明星的粉丝团握手言和。

叙利亚局势这盘棋下到现在,已经分不清谁是棋手谁是棋子。眼看着第十三个年头就要过去,当地老百姓最大的心愿可能简单到让人心酸——能安稳睡个觉,孩子能平安上学。当大国们忙着在地图上画圈圈时,或许该听听废墟里传来的读书声。